(资料图)
高三英语大幅退步,是只“背单词”的同学容易遇到的正常现象,通常高二英语考120左右的同学,到了高三平均分是在100分左右。水平其实没有退步,只是考试的难度增加了,试卷中词组短语的比例升高,理解盲点就增多,丢分率自然就增高。
从表面现象来说,这些同学会发现:英语的阅读CD篇好像突然就看不懂了。做浅层的分析,你会发现阅读题中长句和难句你看不明白。但是很少有同学去分析:到底什么是长句,什么是难句?
当一个英语的简单句中增加了大量词组短语,并在词组短语上嵌套从句,这时就形成了英语的长句。当英语长句中的词组短语发生了形变、位移、倒装,甚至用上了它的非谓语形式,那么对词组短语熟练度不高的同学,就会觉得这些是“难句”。
高考喜欢考的词组短语又非常有特点:出卷人喜欢考“字面意思和短语实际意思区别大的词组短语”,比如:be into,结构非常简单,每一个单词你小学都学过,字面意思“进入”,但是实际意思是“对……感兴趣”。
说来很简单,既然缺的是“词组短语”这一块的知识,那么解决方法就是背词组短语就好了。但是你实际去检索词组短语的范围,你会发现这个范围非常庞大。
高考中考到的词组短语,在“牛津英汉双解高阶词典”上都可以找到,但是3500词相关的词组短语都在考查范围内,这个范围有几万个词组短语,你在2300页的“牛津高阶词典”里面大海捞针,成功的概率很低。
所以,我们要对这个范围进行过滤筛选。很多高中给自己学生提供的词组短语的整理范围,也就是过滤筛选后的版本。但是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进行过滤筛选了,可是命中率太低,考试中仍然会有大量的词组短语认不出来。因此,既要过滤筛选,同时又要保持高的命中率,这才是关键。
过滤筛选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高考英语145分学霸廖唯伟的考点笔记“高中英语1.5万考点”,把2300页的牛津高阶词典里面高考考查概率大的提取出来,整理成了72页的笔记。
同时,他每年用高考真题去验证整理出来的这72页的有效性,在自己的官网和自媒体账号上公开发布分析报告:报告会标记出高考中考到的每一个词组短语。并标记出考到的这个词组短语,在“高中英语1.5万考点”的第几页第几个,命中率连续10多年保持98%左右。
而且,他还提供作者亲自无偿答疑,每年还公开发布提分成功的读者和失败的读者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所以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实英语的提分过程,就是尽量避开以前的人踩过的无数的坑,把考试要考的信息掌握好,分数自然就上去了。
演员